公元前632年,晋国王宫内发生一件事,在一次出兵前,晋文公请卜官郭偃进行战事占卜,预测这场即将与楚国发生的战争的结果。这一次占卜的过程和结果,在史书《左传》中有着十分详细的记载。
晋文公对此此次战事非常重视,战前又卜又筮,以此来判定战争获胜的可能性。而历史的进展几乎与郭偃的占卜结果完全吻合,他的预测直接决定了晋楚两国城濮之战的上演,为晋国未来百年霸业奠定了基石。
郭偃的年龄至今都是一个谜,史书中的他在晋献公、晋惠公、晋文公和晋襄公时期,始终以晋国的首席卜者的姿态出现,郭偃也因此得名“卜偃”。
作为春秋时期最杰出的掌卜大夫,卜偃被今天的卜姓后人尊为得姓始祖。
卜姓起源于官职,而到了春秋时期,具备这种占卜本领我的人不止卜偃一人,卜官作为重要的官员之一,几乎出现在春秋时期的各个国家,光是《左传》中记载的著名卜官就有鲁国的卜楚丘、秦国的卜徒父等等。
时至今日,我们很难说清楚第一个姓卜的人到底是谁,但是卜这个姓来源于卜巫这一职业却是不争的事实。
那是一个历史与传说交错的时代,究竟是占卜结果真的无比灵验,还是后人的杜撰我们都无从得知。但是关于占卜的记载,确实一直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阶段出现。
在考古学上,关于古代占卜的认识最早是从殷墟开始的。殷墟之旁,是流淌了三千多年的洹水。公元前十三世纪,为整个商王朝都城提供水源的生命之水竟然滔天而来,商王有些发憷,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大水会不会冲走我的宫殿,洪水会不会淹没我的城邑,我的子民会不会因此流离失所。那时,只要一有国家大事,商代的统治者就会选择祁问山川和祖先的神灵,这也成为当时最为重要的祭祀活动。
烈火灼烧下的龟壳疯狂地爆裂开来,神灵的旨意就这样出现在龟甲上,洪水的吉凶要求祭司根据龟甲上裂纹的各种象征和特性做出解释,这些来自远古的声音和事件,都通过语言和文字被保存了下来,这就是卜。这个字的意思是占卜、算命,它的形状正像是骨头裂开的样子。
自那时到今天,曾经泛滥的洹水似乎已经宣泄掉所以的激情,又宽又深的河道再也无力告诉我们历史的真相。然而留下来的龟甲却将这些活动一一记录下来,占卜也成为了甲骨文所记载的唯一活动。
也许是一种巧合,占卜师用龟甲预测未来,而今天的人们却通过这些龟甲窥探到了几千年前的占卜盛况,和上古时期最为神圣的职业之一——卜巫。
“以卜决疑,不疑何卜。”这应该是对占卜功用的最佳诠释。
到了周朝时期,掌管卜筮的官员又被称作“卜正”、“太卜”,他们的子孙便以技能和官职为姓,世代姓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