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百科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秦国地图怎么画(我国古代地图是怎么绘制的)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6 08:23:46    

我国民间流传的 “河泊献图” 的故事, 尽管充满着神话色彩, 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原始地图在大禹治水中的作用。

《汉书 · 郊祀志》 说: “禹收九牧之金, 铸九鼎, 象九州。” 禹在九鼎的鼎面上分别铭刻着天下九个州的山川、 草木、 禽兽的图像, 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最早的行政区域版图。

古代文献中记载有关地图的史料很多, 在 《尚书 · 洛诰》 和 《诗经 · 周颂》 的 《般》 篇中明确讲到了地图, 其时间都在三千年前的周初。 那时能从地图上知道山川、 城邑的位置, 可见当时的地图已有一定的规格要求, 至少能表示出地物的方位所在。

到西周时代, 我国的地图已经很可观了。《周礼 · 夏宫 · 大司马》 记载了 “职方氏” 的职官名。 他便是通过 “掌天下之图” 来实施管理的。 春秋时代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甚至专门写了 《地图》 一篇, 阐述了地图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刘邦攻入咸阳, 萧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秦国的地图与户口册, 可见当时的地图已经相当实用。

自秦至西汉, 国家图籍皆由中央机构的御史中丞统一掌管。 当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初年绘制的古地图 (地形图、 驻军图、 城邑图各一幅), 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时, 人们都为我国古代的绘图技术赞叹不已, 它们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绘制的地图。 但是汉朝地图还不完善, 只有大体轮廓, 内容很不精确。

公元3世纪, 西晋的裴秀, 在研究和绘制实践中, 总结前人经验, 写成了 《制图六体》 一书。 他把比例尺、 方位、 距离、 高下正斜、 迂直等作了通盘的考虑和规定, 提出了制图的六条理论, 从而奠定了地图绘制理论的坚实基础。 在唐、 宋、 元、 明各个朝代, 裴秀的理论为地图家所重视并有所发展, 特别是比例尺采用计里画方的方法在图上绘小方格, 尤为方便, 遂成为我国传统地图的一大特色。

宋代以前的地图已很少流传至今, 宋代实际图样保存比较多, 如税安礼 《地理指掌图》, 程大昌 《禹贡山川地理图》 等,特别著名的是四幅宋代石刻地图, 即保存在西安碑林的南宋上石的 《华夷图》 (相当于世界地图) 和 《禹迹图》 (相当于全国地图), 保存在苏州文庙的南宋上石的 《地理图》, 以及北宋在四川荣县上石的 《九域守令图》, 都是很有地图学价值的文物。

清代康熙年间, 吸收了欧洲制图理论中经纬度测量和地图投影方法, 在全国开展大规模地图测绘工作, 绘制出具有更高水平的 《皇舆全图》, 裴秀的制图六体原则仍一直沿袭遵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