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是“武汉三镇”之一,位于长江南岸,与汉口、汉阳隔江相望。当地人习惯将武汉市长江以南的市区部分统称武昌,包括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
武昌依山傍水,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盛享“天下江山第一楼”美誉的黄鹤楼,也是全国高校集中的地方。主要景点:黄鹤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东湖、磨山、楚河汉街、武昌江滩等。境内各类历史遗存众多,有起义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放鹰台、无影塔等物质遗存10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38处。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昌打响。
诗句中的武昌
提起武昌,有两句诗词非常出名。第一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里出现的“武昌”,出自两千年前三国时期的典故,这里的武昌指现在的鄂州。这也是武昌鱼的出处,所以武昌鱼的故乡在今鄂州。
关羽被杀,刘备在称帝后兴兵东吴,意图夺回荆州。为防御刘备集团的进攻,孙权在鄂县兴建吴王城,并且改名武昌,寓“以武而昌”之意。正式将都城迁到这里。当时在南京的大臣们一个个都疯了似的死谏,目的就是不希望孙权迁都。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资产全都在南京,迁都后这资产贬值了到哪儿说理去?于是有了那一句经典的“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第二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里的武昌,指的却是今天的武昌。这句词出自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在1956年巡视南方,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的词,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
武昌历史悠久
“武昌”,作为一个地名至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了。
二千年前两汉时期,天下分十三个州,其中荆州下辖有个郡叫江夏郡,江夏郡的郡治(衙门所在地)在今武汉江北一带。江夏郡下辖沙羡县和鄂县等县,鄂县就是今天的鄂州,而此时的武昌却还无城垣,属于沙羡县。
东汉末期,三国乱哄哄,当时荆州治所在襄阳,赤壁之战三足鼎立从瓜分荆州开始,曹魏、东吴和蜀汉均设立自己的江夏郡,当时出现了3个江夏郡。关羽失荆州(此时的荆州城是指刘备集团在江陵设置的荆州治所,而曹魏的荆州治所依然在襄阳一带)后,蜀汉势力退出荆州,进入三国时期,此时有两个荆州和两个江夏郡。
武昌城的出现与人们熟知的三国故事“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关羽大意失荆州”、“走麦城”密切相关。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初,刘备亲率大军攻占了陕西汉中,随后在成都称“汉中王”。同时,命据守荆州的关羽讨伐曹操。关羽自荆州起兵攻打据守樊城的曹操的表弟曹仁,将其围困了8个月,其间,曹操派大将于禁率七路大军增援曹仁,关羽用计“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曹操不得不避其锋芒,一时间关羽威震中原,声望达到顶峰。但是关羽却轻视了孙权夺回荆州一统长江中下游的决心。
同年10月,孙权趁关羽与曹仁对峙于襄樊,后方空虚之机,一边向关羽示好,麻痹关羽,转头率吕蒙偷袭荆州,攻占了关羽的大本营江陵,并与曹操合谋夹击关羽。关羽被迫退走湖北当阳东南之地的“麦城”。这也就是三国故事中有名的“关羽大意失荆州”和“走麦城”的故事。
次年,关羽在突围时中埋伏被擒,孙权将其斩首,将首级送给曹操。关羽被杀,刘备十分悲痛,发誓报仇雪恨,孙、刘联盟宣告破裂。
与此同时,孙权为西防刘备东进,北御曹操南侵,于公元221年,将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移到古“鄂国”即今天的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取“都武而昌”之意,取名为“武昌”。在(今武昌)蛇山筑土石城,称为夏口城,同时也建筑了军事楼一座,这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黄鹤楼。于是,今鄂州当时叫武昌,而今武昌地区也成为当时军事重镇和江夏郡治的所在地,也开始有了夏口和江夏之称。
公元280年,两晋时期,改江夏郡为武昌郡,自此鄂州和武昌地名混乱开始了。
时间来到了南北朝,此时设置了郢州,郢州隶属江夏郡,郡、州、县治所同设在夏口(今武昌),从此夏口又有“郢城”之称。在当时今武昌地区可以叫江夏,也可以叫郢城,还可以叫夏口。
进入隋朝,情况变得更复杂了,因为郢州更名为鄂州了,此时,其郡、州、县的治所均设在江夏(今武昌),夏口这个名字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江夏,郡县同名。而今武昌地区又多了一个名称,叫鄂州,没错,就是鄂州。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武昌和鄂州换名。而此时今鄂州地区一直是县级武昌,由于行政级别一直未变,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到了唐朝,情况更更复杂了,废江夏郡,江夏为江夏县和鄂州的治所。设有武昌军节度使,并扩大江夏城垣,自此,又有了武昌这一名称。
北宋时期,江夏属荆湖北路,为鄂州治所。南宋初年,荆湖北路军事中心由江陵移至鄂州,宋将岳飞曾镇守在此。此时,今武昌地区开始变为整个湖北地区的行政中心,地名有二:江夏、鄂州,但有人开始叫武昌。
元代开始设置行省制,而湖广行省开始诞生。武昌(江夏)是湖广行省、武昌路和江夏县的治所,为行省级大区域行政中心。自此,包括区境在内的今武汉市江南部分正式有了武昌这个地名。
明代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衙门,衙址均设在武昌。1438年,设置湖广巡抚,随后又设置总督湖广等省军务和地方总兵官,所任巡抚、总督和总兵也多驻武昌;改武昌路为武昌府,辖江夏、武昌(今鄂州市)9县1州。江夏县是武昌府的附廓县,此时武昌城内衙门云集,既有高于省级的总督衙门,又有省级的三司衙门,还有武昌府级、江夏县级官署,因此称之为“湖广会城”。此时的湖广行省范围已经变小,仅包括湖北和湖南两省。
到了清朝,湖南、湖北分家,但两省上设湖广总督,武昌府仍然是各级衙门荟萃之地,因其府衙始终在江夏县辖域内,且和县衙同城,故此时武昌与江夏并称,都指今武昌。
民国元年(1912年)废武昌府,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原武昌(今鄂州市)改为寿昌,次年又改为鄂城。再后来武昌县升级武昌市,武汉三镇合并,分分合合,最后城乡分离,江夏县治迁至纸坊,而鄂城和黄州合并改名鄂州,分后仍叫鄂州至今。
现在的武昌
现在的武昌位于长江南岸,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湖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武汉市重要组成部分,为武汉的科教文化中心。
截至2020年,武昌区下辖15个街道:积玉桥街道 ,杨园街道 ,徐家棚街道 ,粮道街道 ,中华路街道 ,黄鹤楼街道 ,紫阳街道 ,白沙洲街道 ,首义路街道 ,中南路街道 ,水果湖街道 ,珞珈山街道 ,石洞街道 ,南湖街道 ,东湖风景区街道。
截至2021年末,武昌区常住人口127.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