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从5月开始,到7月底,本号将持续为考生、家长提供有价值的高考志愿填报信息。
将在往年基础上,对填报信息进行迭代更新,在填报方法、策略上更加精进,透过信息表象去探寻填报的本质所在。
今天分享的是如何推算往年的分数和位次。
--
填报志愿过程中,分数位次是重要的分析录取概率的数据。知道今年的分数位次,在比对往年数据时,如何进行推算参考呢?
下面说的都是实战中运用到的方法,分享出来以供参考。当然,如果考生和家长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分享出来,这样方法不断精进,可以给后来者提供更优的方法信息。
在使用模考成绩填报高考志愿时,笔者采用的是等位分数位次法。
举例来说,2024年,某省物理类考生A的三模成绩为560分,位次不明,三模本一批次线为520分。查阅2023年的数据,该省物理类本一线为510分。
考生A模考成绩的等位分数、位次如何推算?考生A的等位分数=去年高考本一批次线+(模考分数-模考本一批次线),考生A的等位位次=前面得到的等位分数对应的位次。
具体算式为:考生A等位分数=510+(560-520)=550;考生A的等位位次=2023年550分对应的位次。
这个方法的优势是,易于理解,推算速度快,能大约估计出对应的分数及位次情况。笔者后来在出分填志愿时,对此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一些验证,发现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个方法只能起到大概估算的作用,因为这其中还涉及到了高考人数增减的变化,试卷难易带来的分段位次差异等等。
当时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起预估作用,看看能考上什么层次的院校和专业,本身也不是为了精准填报。
--
再来说说,出分后正式填报时,是如何推算分数和位次的。
高考出成绩后,一分一段表也随之公布,考生可以查到自己的分数对应的位次。不同于模考,不清楚自身位次只能靠推断,正式高考成绩,有明确的位次,看往年的数据,精准性相对比较高。
先说第一种方法,直接套用位次法。使用前提是,要对比的两年高考的各类情况都高度相似,比如考生人数情况,本一批次性线等情况都是相似的。
举例来看,2024年,某省物理类考生B,高考分数位次为515分/8.1万名,本一批次线492分,高考人数33.3万;2023年,该省物理类考生人数33.1万,本一批次线490分。
这样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查看2023年8.1万位次对应的分数是多少,在本一批次线相当的情况下,2023年对应的分数基本也是相当的。
经过正式高考分数位次验证,当两年的高考人数、本一批次分数的数据相当的话,今年的数据与对比年份是差不多的,可以直接将今年的分数位次套用在对比年份上。
第二种方法是位次基准法。第一种方法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但是两年数据高度相似的情况属于少数情况,大部分情况是存在人数波动、试卷难易带来的分数变动的。
人数波动幅度一般较小,比如今年高考人数新增50万人,平均到下面省市地区,每个地区约上涨1-2万人。还有,人数变化存在地区不平衡,比如有的地区人数还减少了,有的地区人数增加幅度较大,比如河北,物理类考生上涨了5万人。
现在暂时不看人数波动影响,主要看试卷难易带来的分数变动,这个是很常见的情况。比如去年试卷较难,分数普遍下降,今年试卷相对简单些,分数又普遍上涨。
以具体举例来看位次基准法,今年,某省物理类考生C今年高考490分,位次9.8万位次,去年和今年的考生人数相当,此时,可以用9.8位次去找2023年一分一段中对应的分数,比如找到的分数为520分,两年分差为30分。
找出这个分数后,还可以验证一下,就是对比一下两年的本一批次线情况,看看分差是不是在30分左右,基本上这两个数据的分差是差不多的。
第三种方法是位次百分比法。如果出现人数波动较大的情况时,该如何推算对应分数和位次呢?
举例来说,2024年,某省物理类考生38万;2023年,物理类考生33万,涨幅约15.16%。两年人数差异较大,同时今年的本一批次线还比去年低8分,拿今年的位次直接比照去年,明显不合理。综合考虑下来,对应分数、位次推算方法如下:
今年对应去年的相对位次=去年高考人数*X,其中X=今年考生的位次/今年考生人数,X其实就是位次百分比,是考生在整个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
代入具体数据来看,该省考生D,分数位次为574分/33476名,位次百分比X=8.8%(3.34/38)。
今年的对应位次=33*8.8%(约3万位次),接下来再查询去年一分一段表中3万位次对应的分数。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在实战中运用到的,同时结合冲稳保比例分配方法,能相对比较精准地填报好志愿。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每次让你了解多一点的与高考有关的信息。